一年四季全身多汗怎么解决

多汗症病因一般可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失调两种。前者主要见于内分泌失调和系统性疾病,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高血压、垂体功能亢进、充血性心衰;神经系统疾患,如脑震荡、偏瘫、脊柱外伤;肿瘤,如转移性肿瘤、类癌;以及感染性疾病,如疟疾、结核、波浪热等。功能性多汗症一般以精神性出汗较多,如高度情绪刺激如精神紧张、激动、恐怖、焦虑、痛苦、愤怒所引起。由于精神损伤或由于情绪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,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多而产生多汗,还可由于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,交感神经失调而致多汗,月经期可出现多汗症,多汗症还可发生在一些遗传综合征。

1 多汗证解析
1.1 自汗 证名出自《伤寒论?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,《三因方》认为无问昏睡,浸浸自汗者名曰自汗。自汗可因气虚、阳虚、血虚、痰阻、伤湿等因素所致。此外,伤风、中暑、伤寒、瘟疫、霍乱等等,在疫病的转归时期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汗。
1.2 盗汗 证名出自《金匮要略?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,又称寝汗,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,多属虚劳症,尤以阴虚者多见,在临床上可分为虚劳盗汗和阴虚盗汗,治宜养阴清热。
1.3 黄汗 证名出自《金匮要略?水气病脉证并治》,多因出汗如水,湿热内盛,风水、湿热交蒸溢渗所致。症见头面、四肢肿、身热不恶风、汗出沾衣色黄,如柏汁,腰胯弛痛,两胫冷,身重痛,小便不利,脉沉迟等,治宜调和营卫,祛湿。
1.4 血汗 证名出自《诸病源候论》,又名红汗,指汗出色淡如血、因气血虚、血随气散,宜补益气血。
1.5 脱汗 证名出自《内经?经终论》等篇,指系病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,又称绝汗。凡大吐、大泻、失血、误汗或大病后汗出如雨、额汗如雨、如球之凝、如胶之粘、甚则汗漏淋漓、擦拭不尽,或喘促肢冷,脉沉细欲绝,治宜回阳救脱,用参附龙牡之类。
1.6 冷汗 证名见《医碥》,指汗出而冷者,多因阳虚而不敛所致,治宜温补。
1.7 阴汗 证名见《兰室秘藏?阳瘘阴汗门》,指外生殖器及其附近局部多汗;也有因肝经湿热所致者,有因肾虚阳痿者,多见阴囊多汗,治宜温补。
还有许多局部出汗、手脚出汗,臭汗等等,虽然都有一个汗字,但在临床上出现的症状不一样,治疗方法也不同。
2 讨论
以上列举了7种汗证,但根据多汗证临床表现,多汗证可分为全身性及局部性多汗两种。全身性多汗可以是一种异常的生理性反应,或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、糖尿病等的症状之一。全身性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是湿润的,而且有阵发性的出汗。局部多汗常见于手掌、足跖、腋下,其次为鼻尖、前额、阴部等,多在青少年时发病,患者常伴有末梢血液循环功能障碍,如手足皮肤湿冷、青紫或苍白、易生冻疮等。足部多汗由于汗液蒸发不畅,致足底表皮浸渍发白,常伴足臭。腋窝部及阴部多汗时,由于该部皮肤薄嫩,经常潮湿摩擦,易发生擦烂红斑,伴发毛囊炎、疖等。局部多汗可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的反应,乙酰胆碱分泌增多,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的汗液。
总之,汗乃心之液,由精气化生,不可过泄。所以在临床上一定要区分阳虚和阴虚之汗,及各种汗对五脏六腑的影响,以辨证论治来掌握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,以达到治疗目的。西医主要是采取病因治疗、抗胆碱能药物、镇静剂等方法。中医属“自汗”、“盗汗”范畴,益气固表、育阴清热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。

分享

公司地址:中国洛阳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华夏路6号洛阳中科科技园六号公社1006室
汗立克® 2019 技术支持:奥秘智能科技(洛阳)有限公司 豫ICP备17015429号-1 豫ICP备17015429号-4A